對於馬拉松/路跑的跑者來說,買雙合腳的鞋很麻煩,孰不知,買雙對的襪子也很麻煩,到底該如何選,就我的慘痛經驗跟大家分享吧

 市面上的襪子種類超級多,從一雙500到三雙100,到底要怎麼選

1. 尺寸:大部分的專業的慢跑襪都會分尺寸,更高級的還會分左右腳,就選一雙尺寸相符的襪子吧,尺寸太小的襪子,會讓腳趾無法舒適的伸展,很容易發生腳趾腫或黑指甲的情形,左右腳分開的,可以讓襪子更合腳。

2. 吸濕排汗材質:吸濕排汗的化學纖維材質 或是化學纖維/天然纖維混紡,這兩種材質是比較好的選擇。吸濕排汗的化學纖維好處在能夠降低腳流汗的潮濕,甚至是下雨天時,可提升一點排水效果,常用的天然纖維包括棉或羊毛等材質能,天然纖維能增加腳部觸覺的舒適感與防滑,排汗不佳的襪子,例如純棉材質,很容易因為潮濕發生皮膚疾病,或是因為襪子太濕容易讓腳磨出水泡。許多跑友會建議不要穿純化學纖維的襪子,原因是化學纖維比較光滑,容易造成腳在鞋內產生滑動,造成腳趾一直撞到楦頭,導致黑指甲,或是滑動摩擦生熱,造成腳部局部過熱,產生水泡,加入少量的天然纖維能有效改善這個缺點,以個人的經驗而言,這個論點對於大部分的商品都可以適用,隨著材質與織法的演進,現今在市面上有許多新的純化學纖維的產品,可克服腳部在鞋內滑動的缺點。

3. 薄襪:可以讓排汗性更佳,汗更容易揮發,較薄的襪子可以增加鞋內空間,避免黑指甲的問題,但是薄襪的普遍性的缺陷在於太滑,表面的纖維不夠粗糙,不容易抓住鞋墊,而容易產生摩擦生熱的水泡問題。現在已有許多新款的襪子針對這個缺點進行克服改進,例如 a.改變織法,使得腳部不會順著纖維的方向而滑動,b.添加較多的天然纖維,c.塗膠,ASICS的虎走襪,在襪底的部分區域塗上膠材,利用膠材的黏性將腳固定在鞋墊上。

4. 厚襪:優點在於在局部重點部位或整體增加厚度,以減少腳部對地面的衝擊,同時因為纖維較蓬鬆,腳部在鞋內的固定性較佳,但是厚襪的缺點在於,太厚,如果鞋子不夠大,會造成鞋內空間太小,可能會造成黑指甲,不容易排汗,因為太熱太潮濕可能會造成水泡,我曾經買過兩雙號稱有認證減少衝擊的厚襪,每次穿都黑指甲+水泡。減少腳部的衝擊?與其買一雙有厚墊的襪子,還不如把錢省下來,買一雙有良好避震效果的鞋子,效果會更佳。

5. 壓縮性:足弓壓縮的設計,能延緩長距離路跑之後的足弓問題,但也不是靈丹妙藥,足底筋膜的問題還是需要不斷的依靠訓練、伸展等方式加強,如果非常不舒服,醫生診療是必須的。

6. 長襪、壓縮襪:部分壓縮襪會做成長襪,也就是包含小腿壓縮功能的長襪,個人覺得是不必需的,因為襪子的磨損率高,小腿套的耗損率低,買了一雙貴森森長筒壓縮襪,結果用一段時間後破了個洞,真是會令人嚥氣

7. 新襪、舊襪:上場的時候,許多人會說,要穿舊鞋比較合腳,那麼襪子呢?許多選手會建議穿新襪或半新襪,主要是怕太舊的襪子會跑一半破洞,也有許多超馬選手會在轉換袋,或腰包內放一雙襪子,以備不時之需

 

綜合而言,買襪子時有幾個考量

1. 尺寸要合,避免壓迫腳趾

2. 化纖,或是 化纖/天然纖維混紡

2. 直線型織法要小心,如果腳底纖維走向與腳掌同方向,或是纖維太光滑,跑步時有可能會滑腳造成水泡

3. 厚度適中即可,太厚的襪子,可能造成黑指甲與水泡

4. 如果習慣穿較厚的襪子,試鞋子時就換上厚襪,並確認鞋子夠大

arrow
arrow

    賽門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