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 CLIFTON 3已經上市了,但是我的二代目才剛完成試用,也不知道是誰規定的,新鞋要跑超過30KM以上,才可以寫心得,趁著今天跑完烏來LSD,紀錄一下這幾趟的感覺吧。附上烏來南勢溪照片一張

DSC_0583[1].JPG

1. 折彎性:這種厚底的鞋子,最怕是折彎性不良,跑的時候會非常的卡腳背,所幸這雙鞋底的設計,有橫向的刻痕,讓腳掌的彎曲不受到太大的影響,前腳掌的設計略為上彎,所以爬坡時也不會有過於吃力的感覺,並且再搭配滾動式的跑法,整體說來還算相當的順暢

2. 鞋楦頭:HOKA在網路上的評價,跑者普遍都提出楦頭太窄的問題,買大一號搂,甚至有前輩直接將鞋墊移除,換取更大的鞋內空間。先前看過一些書籍,對於楦頭的部分,作者的看法略有不同,楦頭較窄的設計,應該是考量合腳性,對於長時間的跑步而言,合腳的優點是跑步效率較高,不易扭轉受傷,腳掌、足弓、腳跟的肌肉可以被鞋子包覆穩固,缺點是容易有水泡與黑指甲,進一步的,其實楦頭窄可以用薄襪解決一部分的問題,就如同之前在薄襪厚襪專題當中所提出的,其實襪子加厚,對於整體避震效果的加強是非常有限的,另外,選用五指襪,也可避免水泡。聽說CLIFTON 3的楦頭有略為加大,等我把現在這雙穿壞再買下一代吧

3. 避震性:厚底當然沒話說,避震頂好的,又因為大量採用EVA發泡中底,所以重量控制的很適宜,跟其他的厚底鞋相比, ASICS NIMBUS 16代踩起來像是軟橡膠, SKECHERS GOrun ULTRA 2 踩起來像是軟彈簧,CLIFTON 2 穿起來像是硬彈簧,因為CLIFTON 2 的反彈回饋較大,對於肌肉的負擔也較大些,但是,因為回饋較大,雖然是厚底避震鞋,對於跑速的影響,或是跑步的經濟性來說,也具有較好的表現,以個人的經驗來說,同樣的跑步能力下的跑速/經濟性,虎走>翔走>CLIFTON 2>SKECHERS GOrun ULTRA>ASICS NIMBUS

4. 腳著地角度:以前剛開始學跑步時,很執著到底要前足著地、中足/前腳掌著地,還是腳跟著地,當然,除了不斷的練習調整姿勢外,鞋子也是很重要因素之一,前後段差的高低也會有所影響,英文稱為Heel-Toe drop,差距越高,也就是鞋跟高但是腳掌低,在跑步時就很容易用腳跟著地,以CLIFTON 2因為段差低的設計,很容易的以中足著地, ASICS NIMBUS 16代因為段差高的設計,就很容易以腳跟著地。對於超馬的跑者而言,這三種跑法都要學會,因為每種跑法使用的肌群都不同,在長時間跑步時,必須切換不同的跑法,讓不同的肌群得以休息

5. 支撐性:可能是長距離的考量,鞋子足弓較一般的避震款鞋子略高,但也沒有到支撐款的程度,剛開始穿的時候,會略有不習慣

此外,還有要注意一下,相信資深的跑者,為了增進跑步的經濟性,在長跑時都會採取重心平移,避免跑步時上下彈跳的無謂能量消耗,因為這一雙是厚底鞋,剛開始跑的時候須留意鞋子的高度變了,所以重心平移的高度也變了,一不小心可能會勾到或卡到路面而摔倒,當然啦,剛開始時多注意,多練習幾次就熟悉了

arrow
arrow

    賽門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