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黑白照片,或相關後製的工作,在這個充滿數位彩色的時代
把彩色的照片後製成黑白,到底要幹啥
變成黑白,更有感覺,這個感覺到底從何而來
在Steve Simon 的 The Passionate of Photographer 這本書當中做了兩個明確的註解
1. 好的色彩可以加強照片內容,但是色彩也可能造成分心。拍攝彩色照片時,必須找出潛在的色彩擾亂因子,透過框景將它們壓到最低,這也就是為什麼黑白攝影往往具有強烈效果的原因。
(這段文字的框景,應該是指構圖、變焦以及景深,利用這三種手法,將畫面中的主題突顯出來)
2. 攝影當中重要的是各元素的"視覺重量",也可以視為吸引視覺停留在照片該區域的色彩或顏色,因此可以藉由,調整畫面中的視覺重量的比率加以平衡,越視明亮的色彩越能吸引人們的視線,同樣的,在色彩不多的照片中,少量的色彩元素也就會產生強烈視覺重量
拉回到現實中,到底什麼時候要改成黑白照片,舉常見的三個例子
1. 白平衡"不對",不是白平衡"不準"
白平衡"不對"的情景就像是有一個人坐在落地窗前面(面向室內),窗戶外面為陰天,室內開黃光的鎢絲燈,攝影師從室內逆光拍攝人臉,並且將焦點與測光點放在人臉上,所以人臉的色溫為3500K,背景為6000K,如果拍照時沒有用閃光燈壓光,拍起來的顏色就會人臉為暖白,背景為冷白。同樣的狀況,也很容易發生在婚宴的拍攝上,使用閃光燈直打,人臉的色溫為5500K,環境為3500K,這時後拍出來,就會是人臉白平衡正常,背景泛黃。當然,在拍攝的當中,會使用很多方法,讓人物與環境色溫相當,再用後製軟體一同修正,但是難免有失敗,我們就會用黑白的方式,把所有的色彩因素去除
2. 背景物件顏色混雜
有時後,白平衡對,但是在那個場景下,無關緊要的次元素(顏色)過多,主題無法被突出,例如以高角度廣角拍攝站在十字路口的警察
週遭五顏六色的車子依序前進,由於警察所佔畫面的比例很小,所以這個主題很容易就被車子的顏色所淹沒,又以下面這張照片為例
一個站在紅色燈籠下方的人,白天拍,燈籠還沒點亮,沒有大紅燈籠的感覺,晚上拍,人與周遭都是紅色,整個人都被紅色所淹沒
使用閃光燈,所有燈籠的顏色全部都會被蓋掉,改成黑白的,主題就會比較突顯
3. 突顯主題
滿山遍野的櫻花,如果要強調這前方的這一株,後方的粉紅色背景,反而使得整張照片都是糊糊的,粉粉的找不到重心,光圈開太大,有可能會使焦平面太窄,而整張糊掉,將照片改成黑白的,就會改善許多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