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上很多人說,從馬拉松的賽事列表看來,熱潮好像降低了,我可不這樣認為,經典的賽事依舊,怪怪的賽事有減少的趨勢
其實馬拉松的風潮,或是應該說運動的風氣,已經改變了許多人,大家都開始動起來
很多周遭的朋友,年齡介於20歲到60歲,都買了運動鞋,開始為健康而努力
因為最近好多朋友來問,到底要怎麼跑才能跑到10K,讓我不禁想起當初是怎麼開始的
有些人會問我,需要找教練嗎,參加1~2次的訓練倒是不錯,教練會教一些基本的訓練方式,如何拉筋伸展避免運動傷害,甚至是如何開課表
上完課後,就全部要靠自己了,當然參加一些慢跑社團也是很不錯的,互相鼓勵會有不錯的動力
10K的確是個門檻,因為網路上有一個傳言,只要能一次跑10K就能跑42K
到底要怎麼跑得到10K呢,最好的練習方法就是能夠連續 跑+走 超過一小時
以標準基礎配速 6分速來看,跑者至少應該每公里跑6分鐘,也就是一小時跑10K
又以日本運動員的要求,心、技、體來看,要達到目標,
1. 心,首重心理的素質,也就是堅持完成的意志力
2. 技,也就是運動的技巧,藉由教練的訓練教導,以及長久訓練後產生的肌肉的協調與記憶力
3. 體,也就是強健的身體,經過各式各樣的訓練,包括核心、間歇、LSD等訓練,所鍛鍊出的體魄
所以,在開始練習跑步的初期,要先養成連續運動達一小時或以上的習慣
跑到喘不過氣、累了就停下來快走,肌肉緊了就伸展,口渴了就喝水,餓了就吃點心,不要在意跑的里程有多遠,但是要在意跑的時間是否達到目標
久而久之,可以連續跑的時間就變長了,速度也變快了,里程也增加了,自然就可以一次跑到10K了
對了,那些跑者最令人擔心,與容易出問題呢? 還請大家盡量避免
1. 年紀小於40歲,身體機能處於顛峰,無須足夠的練習與月跑量,就可以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
2. 平常很少練習,所以身體累積的疲勞相當的少,一起跑就覺得身體充滿能量
3. 對於身體的渴不理解,為了比快不進補給站,水喝太少,食物補充太少,造成缺水中暑與低血糖。在補給站多喝幾杯水,吃點食物,不可否認的可能會造成滿肚子東西,跑步時肚子垂垂不舒服,但是吃飽喝足反而是最安全的,有些時候背一瓶水或是帶一點食物雖然比較重,也很不錯